「有長照2.0就夠了嗎?別忘了這一筆長照隱形開銷!」
當我們談到「長照」時,常聽見兩個名詞:「長照2.0」與「長照保險」。
這兩者究竟有什麼不同?又該如何準備未來的長照生活?
這兩者究竟有什麼不同?又該如何準備未來的長照生活?
長照2.0與長照保險,不是一樣的東西?
許多人誤以為只要申請了政府的長照2.0,就不需要額外準備其他資源。然而,事實並非如此。
長照2.0 是政府提供的照顧服務,如居家照顧、喘息服務、交通接送等,主要目的是減輕家庭照護壓力,採取「量能負擔」原則,依個人經濟狀況部分補助或全額補助費用。
長照保險 則是民間保險商品,當被保險人經過專業評估(如巴氏量表)確認失能或失智後,保險公司會依約定提供按月、按年,甚至按次給付的金額,讓被保險人能自由運用,例如聘請看護、購買輔具、甚至支付住進機構的費用。
Tips 重點提醒:長照2.0是一種「服務」,長照保險是一種「金流補助」,兩者並非替代,而是互補。
長照費用高燒不退,準備多少才夠?
根據內政部2023年調查,台灣每位長者平均失能時間長達 7.3 年,如果每月需支付5萬元照護費用,一生的長照支出可能高達 400萬元以上。
雖然政府的長照2.0能有效分擔部分照護需求,但仍無法全數涵蓋,例如:
-
全日看護
-
特殊復健治療
-
安養中心機構費用
-
個別化休閒與外出需求
以實際經驗來看,即使使用長照2.0服務,仍建議每月額外預備5–6萬元,才能維持有品質、具尊嚴的長照生活。
該怎麼做?3步驟開始規劃你的長照未來
-
認識長照資源:了解你所在地區可申請的長照2.0服務項目與流程。
-
評估風險與保險:檢視自己與家人的長照保險保障範圍,有無缺口。
-
建立長照儲蓄計畫:從現在開始,每月固定儲蓄,或規劃專款帳戶應對未來。
結語:準備長照,是為了讓未來的自己活得更自在
不論我們是否會失能、失智,提早規劃長照資源與財務,就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交代。長照2.0提供基礎支援,而長照保險與儲蓄,則讓生活更有選擇與品質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