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照快訊

【長照規劃】長照規劃的關鍵:長照保險 vs. 長照2.0,該如何選擇?

長照規劃的關鍵:
長照保險 vs. 長照2.0,該如何選擇?


隨著台灣逐漸邁入高齡化社會,越來越多家庭開始面臨長期照護的挑戰。然而,許多人對於如何準備長期照護費用,尤其是「長照保險」與「長照2.0」的區別,依然感到困惑。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這兩者的功能差異及如何為未來做好財務規劃。

 

長照保險與長照2.0的核心差異

1. 長照保險:財務保障的基石

長照保險是一種商業保險,當被保險人經過評估確診為失能或失智時,保險公司會根據保單條款按月、按年或按次給付一筆費用,這筆資金可用於支付長期照護服務的開銷。
  • 適用情境

    • 當失能或失智發生後,家庭需要額外財務支持來支付照護費用。
  • 優勢

    • 彈性使用,資金可自行分配到各種照護需求中,例如居家照護或機構安養。
  • 挑戰

    • 需提前投保並支付保費,並非所有家庭都具備投保條件。

2. 長照2.0:政府提供的基本服務

長照2.0是台灣政府推出的長期照護政策,旨在降低長照費用對家庭的負擔。申請人只需支付少量費用甚至享有全額補助,即可獲得政府提供的居家服務、日間照護或輔具租借等服務。
  • 適用情境

    • 當需要基本的長照服務時,政府資源可以幫助家庭節省成本。
  • 優勢

    • 大幅降低經濟負擔,對中低收入家庭特別友善。
  • 挑戰

    • 補助範圍有限,無法滿足所有高品質的照護需求。

為什麼需要同時規劃?

許多家庭可能誤以為有了長照2.0就不需要額外購買長照保險,事實上,這兩者的功能並不重疊,而是互補關係。以下是兩者結合的好處:
  1. 彌補政府補助的不足

    • 長照2.0僅能覆蓋部分服務,若需要更高品質的服務(如全天候看護或私立安養院),仍需自行負擔費用。
  2. 降低突發財務壓力

    • 長照保險提供的現金給付可用於支付未被補助的開銷,例如外籍看護費用或高端機構住宿費。
  3. 提升家庭的應變能力

    • 提前投保長照保險並申請長照2.0,能讓家庭在面對長照需求時有更大的選擇彈性。

如何為長照規劃做好準備?

  1. ​​​​​預估長照費用

    根據經驗,失能或失智患者的長照費用因需求不同而有所差異:
    • 使用長照2.0,每月僅需支付數千到三萬台幣,即可獲得基本服務。
    • 若追求高品質的長照服務,建議每月準備 5 至 6 萬台幣,以確保有足夠的資金應付開銷。
  2. 進行家庭資源盤點

    • 財務規劃:檢視現有資金與保險,並評估是否需要增加長照保險保障。
    • 時間分配:確認家庭成員是否能共同分擔照護責任,或需要外聘看護協助。
  3. 善用政府資源

     了解並申請長照2.0的補助,掌握服務內容與資格要求,確保在需要時能迅速獲得支持。
 

長照規劃案例分享

案例 1:只有長照2.0,是否足夠?

王先生的父親因中風失能,申請了長照2.0的居家服務,每月支付約 2,500 元。然而,由於需要更多照護服務,額外聘請外籍看護的費用每月達到 25,000 元。家庭只能動用存款支付,造成了巨大的財務壓力。

建議:若提前購買長照保險,現金給付可減輕額外看護費用的負擔。


案例 2:長照保險與長照2.0的結合

林女士為母親投保了長照保險,每月失能給付 20,000 元。母親失智後,同時申請了長照2.0的輔具補助與居家服務,每月總支出約 3 萬元,而長照保險的現金給付有效補足了不足部分,讓家庭能輕鬆應對。

啟發:兩者結合能有效降低長照帶來的財務負擔。


結論:長照規劃需提早行動

長期照護是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的挑戰,提早進行規劃可以減少突發事件帶來的壓力。長照保險與長照2.0並非取代關係,而是互補的策略。善用這兩種資源,能讓您與家人更從容地應對未來的長照需求。

 立即預約免費諮詢,掌握長照規劃的第一步!